紅網長沙5月18日訊(滾動新聞記者 梁美蘭 通訊員 劉紅)5月17日,第二屆中國(長沙)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以下簡稱礦博會)如約迎來了周末的人潮“小高峰”,觀展者和買家明顯比前兩天多。承擔著地學科普功能的本屆博覽會特別在二樓展廳開設了科普廳。
  當日恰逢礦博會主題活動之一——“第六屆全國化石愛好者大會”舉辦,活動吸引了300多名各地化石愛好者到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王海峰等出席大會開幕式並致辭,來自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和化石網知名網友帶來多場科普報告。
  化石網版主“7+2”是一名“骨灰級”探險者和化石愛好者,他在會上介紹了自己曾到達北極和南極探險,每到一處都不忘用地質錘挖尋化石。他說,“我從南極帶回數量有限的古生物灰岩化石,朋友們都想拿回去收藏研究,我只能忍痛割愛,把石頭鋸成100多小塊送給大家。這種分享,是對大家研究化石的鼓勵。”
  大會上,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昆蟲專家、琥珀愛好者劉燁以“時光膠囊——琥珀”為題,以淺顯的語言介紹了全世界琥珀的種類和琥珀形成的科學原理。不少觀展的小朋友和家長們駐足聆聽。
  劉燁現場給喜愛琥珀裝飾品的觀眾支了個有用的招:因為琥珀的比重在1.05到1.09之間,想要鑒別琥珀真假,一個簡單的辦法是用飽和食鹽水(在常溫的純凈水中加入食鹽攪拌溶化,一直加到出現沉澱時,就成了飽和食鹽水)。
  “真琥珀在飽和食鹽水中可以浮在水面上;假的會沉下去,要麼就是在純凈水中也會浮起來。這是我多次實驗總結出的辦法。”劉燁說,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紫外線(驗鈔燈)照射琥珀,如能出現熒光效應,也證明它是真的。
  來自蘇州一所中學的地理老師徐艷認為,參加礦博會最大收穫是“理念上有了改進”,“這次碰到很多同行,他們深入社區和學校推廣地學科普的努力,讓我覺得不孤單。”
  化石愛好者大會還承辦了博覽會的系列科普活動,包括尋找“三葉蟲”化石體驗、現場淘金、化石修複、野外考察等。展期(5月15日-5月20日)期間,可前往展廳一樓科普活動區體驗。  (原標題:礦博會迎來各地化石愛好者 探險者“解密”南極探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e61qezob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